经济财融网
ad1
您的位置:经济财融网 > 热点 > 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以会计控制为视角

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以会计控制为视角

来源:网络

  

浏览量:7970

  

时间:2024-12-22 12:02

  阅读量:5153   会员投稿

李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新质生产力能否有效培育和发展。本文以会计控制为视角,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路径,以期为国有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控制;优化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顶梁柱”作用,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促进合规经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会计控制为视角,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新要求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驱动,要求企业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这要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支持和促进创新活动,包括:

风险管理机制的创新:创新活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既要鼓励创新,又要控制风险。

资源配置机制的创新: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引导企业将资源优先配置到创新领域,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激励机制的创新: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二)对数据要素价值化的要求

新质生产力强调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作用,要求企业能够有效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这要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够:

保障数据安全: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

促进数据流通: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数据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有效流通。

提升数据价值: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数据中蕴含的价值,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三)对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

新质生产力强调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求企业能够实现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这要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够:

支持产业链协同:建立跨部门、跨企业的协同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

适应新业态发展:针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及时调整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其有效性。

促进资源整合: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促进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

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这要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够:

强化环境责任:将环境保护纳入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环保责任。

促进绿色技术应用: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三、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不足——以会计控制为视角

尽管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会计控制方面:

(一)会计控制环境有待优化

治理结构不完善:部分国有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权责不清、制衡不足,影响了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有待加强,难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风险意识薄弱:部分企业对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会计控制的风险导向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会计控制活动有待加强

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部分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数据处理效率低,信息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数据要素的需求。

关键业务流程控制薄弱:在研发、投资、采购、销售等关键业务流程中,会计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容易导致资产损失和经营风险。

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脱节: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的闭环管理尚未完全形成,预算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会计控制监督有待完善

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力量分散,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监督效果不佳。

外部监督合力不足:与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监督合力。

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对违反会计控制制度的行为,责任追究力度不够,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四、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路径——以会计控制为视角

针对上述问题,国有企业应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导向,以会计控制为抓手,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一)优化会计控制环境,夯实内部控制基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责关系,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强化董事会的风险管理职责,确保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赋予其充分的监督权限。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培育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文化:加强风险管理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二)强化会计控制活动,提升内部控制效能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升级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数据的集中处理和实时共享。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优化关键业务流程控制:针对研发、投资、采购、销售等关键业务流程,梳理业务流程,识别风险点,完善会计控制措施。例如,在研发环节,加强研发立项审批、研发费用核算和研发成果管理等方面的控制;在投资环节,加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审批和投资项目后评价等方面的控制。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的闭环管理。将预算指标与绩效考核挂钩,强化预算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三)完善会计控制监督,保障内部控制有效执行

构建内部监督体系:整合内部审计、纪检监察、财务监督等内部监督力量,建立内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监督合力。

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建立与财政、审计、国资等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监管政策,接受外部监督。

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制定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违反会计控制制度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形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四)促进业财融合,推动会计职能转型

推动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加强管理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洞察力,使其更好地参与企业决策和价值创造。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业财融合: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为管理会计提供数据支持。

建立业财融合的组织架构:在企业内部建立跨部门的业财融合团队,促进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沟通协作。

五、结语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国有企业应以会计控制为视角,从优化会计控制环境、强化会计控制活动、完善会计控制监督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国有企业还需要持续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J].求是,2023(05):4-10.[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2008.[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S].2010.[4]刘玉廷.关于新时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8(09):3-8.[5]周勤业.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会计之友,2020(12):2-7.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