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财融网
ad1
您的位置:经济财融网 > 快讯 > 突破4.5%关口!美国长债利率飙升,多国宽松政策蓄势待发

突破4.5%关口!美国长债利率飙升,多国宽松政策蓄势待发

来源:证券之星

  

浏览量:5092

  

时间:2025-04-10 04:22

  阅读量:18224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9日亚洲交易时段,突破4.5%关口!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了对冲基金大规模平仓,导致美国长期国债市场出现持续多日的大幅抛售。连续三个交易日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低点最高上升65个基点,并一度突破4.5%大关。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带来的全球潜在经济增长风险,多个非美经济体已在酝酿或已出台宽松货币政策,以应对贸易战带来的通缩风险。

突破4.5%

美国长期国债市场正在经历持续多日的大幅抛售,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9日亚洲交易时段,突破4.5%大关。本周连续三个交易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低点最高上升65个基点,并有传言外国机构抛售,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统计显示,4月7日,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了多达19个百分点,至4.18%,创下了2022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了20个基点,创下了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此后抛售一直在持续。到了4月8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隔夜尾盘进一步升至4.29%。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涨了15个基点,升至4.76%。

4月9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亚洲交易时段,进一步攀升,在盘中一度突破4.5193%,上升22个基点。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盘中一举突破5%大关,升至5.0218%,创下2023年10月以来最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长期债券收益率攀升,是在标普500指数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的背景下发生的,美国资本市场可谓股债都出现了抛售局面,这一变化引人注目。

美国企业债券也面临抛售,利率也在上升。目前,美国BBB投资级公司债券利率已经站到5.8%上方。

此外,安硕基准债券指数基金中,美国iShares 7—10年期国债ETF(IEF)下跌1.7%,iShares 20+年国债ETF(TLT)下跌近5%,iShares iBoxx投资级公司债券 ETF(LQD)下跌了3.2%。

美国陷入滞胀风险极大

此次美国国债市场的大幅下跌,反映出对冲基金正在削减杠杆,以及投资者纷纷涌向现金以规避市场的波动。有报道指出,进行“基差交易”的对冲基金正在大规模平仓,从而引发了美国国债的抛售浪潮。

北美知名投行机构TD Securities的Gennadiy Goldberg将这一走势描述为“一切、无处不在、同时发生”的交易,并指出对冲基金正试图去杠杆,市场出现了“卖掉一切”的交易。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风险,会不会倒逼美联储降息?面对快速上涨的关税风险,市场对于美国陷入滞胀的预估进一步上升,美联储则面临两难选择。评级机构惠誉认为这些关税显著提高了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并因预期的价格冲击而限制了美联储进一步降低利率的能力。更剧烈的经济增长放缓将显著拖累非关税收入,并增加支出。

路透社的最新民调显示,美国全面加征关税的政策引发民众广泛担忧。高达73%的美国受访者预测,未来6个月日常消费品价格将因新关税而大幅上涨,仅4%认为价格可能下降。这一结果显示,美国关税政策已直接触动普通民众的钱袋子。

多国宽松政策蓄势待发

在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的带动下,多国国债收益率出现走高。4月9日,日本4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32个基点,至2007年首次发行以来最高水平。而作为欧元区基准的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在前一个交易日上升了17个基点。

尽管市场长债利率上升,但是多个国家已经表态,将把美国关税冲击纳入货币政策考量,将进一步推出宽松政策。4月9日,印度央行立场从“中性”转为“宽松”,将回购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新西兰联储宣布将官方隔夜拆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50%,这是新西兰自去年8月以来连续第五次降息,累计降息幅度达200个基点。

此外,多个非美经济体在考虑转向宽松政策。当前,欧央行包括多位执委在内的决策者已经集体转向鸽派。ING经济学家强调,若市场演变为系统性危机,欧洲债券购买、TLTRO等工具将立即启用。当前阶段重点仍是降息,预计下周将率先下调25个基点。

日本央行今年1月刚刚历史性地结束负利率政策,将基准利率上调至0.5%,但日本央行行长植田近日暗示后续加息步伐可能放缓。他解释称,此前加息是基于核心通胀稳步迈向2%目标的判断,而现在必须重新权衡贸易战带来的通缩风险。

目前,中国宽松政策已在路上。市场正密切关注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之策,央行此前多次提及的“择机降准降息”。

校对:王朝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