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
浏览量:7773
时间:2025-04-04 07:23
阅读量:8015在金属材料的世界里,有一个“不可能三角”规律,即:金属的强度、塑性、稳定性,这三者不可兼得,此消彼长。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思路,成功让金属材料在保持强度和塑性的同时,大幅提升稳定性。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4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金属材料不稳定的原因是在金属中存在一种缺陷,专业人员称之为“位错”。当金属受到单向波动外力时,位错会移动、积累,悄悄形成不可逆转的变形和裂纹,最终导致突然的断裂。这种损伤破坏了材料的稳定性,就像是金属的慢性病,不易被发现,但后果严重。
如何克服金属材料天生的这种缺陷呢?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思路,通过控制金属往复扭转的特定工艺参数,在其内部引入一种空间梯度有序分布的亚微米尺度稳定位错结构,相当于在金属材料内植入了精心设计的亚微米尺度的三维“防撞墙”筋骨网络,从而阻碍位错活动。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磊告诉记者,科研团队通过被称为循环扭转的技术,在晶粒内部搭起来结构单元尺寸只有头发丝尺寸的三百分之一的“钢筋骨架”,也叫位错胞。在金属材料变形的时候,位错胞要发挥关键作用。当外力来袭时,在内部会形成比头发丝还要细万倍的更密集的“防撞墙”,如同给金属的筋骨网络内又注入了会自动演化的纳米“减震器”,赋予了金属令人惊叹的“遇强更强”的超能力,而且整个强化的过程可以做到均匀发生,不会出现局域变形导致的损伤。
据了解,目前团队做出来的这种搭完“钢筋骨架”的金属材料抗循环蠕变的能力,要比传统的金属材料提高一百到一万倍。其特点在于不改变金属的形状、尺寸、表面状态,但金属材料的服役稳定性大幅提升。这一新突破对现代工业中例如航空发动机、压力容器等方面的研发制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记者从3日举办的“投资中国·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南聚焦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优化升级。...
2025-04-04 06:00随着一批从韩国进口的日化用品进入马鞍山综合保税区1210保税仓,马鞍山综保区保税电商进口额今年一季度累计突破600万美元。 “1210”即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又称保税备货...
2025-04-04 05:40连日来,句容市华阳街道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通过提服务、增质效牢织密布惠民网,让家门口的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人心。 近日,华阳街道南亭村委会联合华阳社区卫生院开展春季送健康义...
2025-04-04 04:43冯秀语编|李亦辉 4月3日,ST曙光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辽宁黄海汽车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因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向抚顺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分行申请融资。为此,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
2025-04-04 04:01昨天,在杨浦区党建引领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杨浦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联盟正式成立,这是全市首个区级行业协会商会党建联盟。 杨浦区委社工部牵头杨浦区工商业联合会及22...
2025-04-04 03:21